能源是工业的粮食、国民经济的命脉,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,是须臾不可忽视的“国之大者”。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,煤炭行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,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“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、煤炭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、煤炭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、煤炭市场体制机制不断健全、煤炭国际交流合作跃上新台阶”的高质量答卷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。煤炭行业要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责任,坚持把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,坚持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,找准在能源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,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重要位置,持续推进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协同推进能源保供与煤炭绿色转型发展,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1.煤炭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取得成效,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大幅提高
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,煤炭、交通运输、电力、冶金、建材、化工等行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,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
煤炭产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,跨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煤炭行业始终把确保能源安全摆在首要位置,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供给质量显著提升。一是煤炭产量增加、结构优化、质量提升,兜住了国家能源安全底线。全国煤矿数量由2014年的1.3万多处减少到4300处左右,原煤产量由38.7亿吨增长到47.1亿吨;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82处,核定产能13.6亿吨/年;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146处,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8%提高到70%以上,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开发布局深度调整,晋陕内蒙古新四省(自治区)原煤产量由26.2亿吨增加到38.3亿吨,占全国产量比重提高到81%以上。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煤战略,煤炭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断提升。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取得显著成效,全断面硬岩巷道掘进机、煤矿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系统实现工程应用,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和装备研制成功,并正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开展工业化示范,大型矿井建设、特厚煤层综放开采、煤与瓦斯共采、燃煤超低排放发电、现代煤化工技术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煤机装备制造规模位于世界前列。煤矿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,截至2024年5月,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个、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232个,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超过60%以上。2023年,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%左右,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。三是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煤炭保供稳价彰显了“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精神。2021年下半年以来,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折不扣落实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措施,不讲条件、不讲代价,努力增产保供,主动对接电力企业,确保电煤稳定供应。一批大型煤炭企业主动承担电煤保供任务,认真履行社会责任,挺起了国家能源保供的脊梁。
煤电产业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,奠定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。一是煤电的能源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稳固。全国燃煤发电装机由2014年的8.25亿千瓦增加到2023年的11.6亿千瓦;燃煤发电量由4.2万亿千瓦时增加到5.4万亿千瓦时;燃煤发电以不足40%的装机容量贡献了近60%的发电量;煤电装机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.7亿千瓦,占比90%以上;燃煤发电与供热耗煤量由2014年的19.7亿吨增加到2023年的29.6亿吨;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由319克标准煤下降到301.6克标准煤,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与超低排放水平大幅提高。二是煤电一体化凸显产业协同优势。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化引领下,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能源、中国中煤、中国华能、中国华电、国家电投、晋能控股、陕煤集团、淮河能源等一大批煤电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;大型煤炭生产基地配套建设了一批大型坑口电厂,经济、生态、社会效益明显,煤电产业融合发展优势越来越突出。三是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与价格机制发挥了煤电产业平稳运行的“压舱石”作用。在煤电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2017年开始建立并实施了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和“基础价 浮动价”定价机制,实现了资源有序供应,抑制了市场价格大幅波动,巩固了煤电双方战略合作关系,为全国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和煤电产业互利共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